我是澳大利亞北昆士蘭的一名教育顧問,經常幫助學校老師解決問題。我最難忘的一件個案發生在一所學校的二年級老師身上,她在教導班上的原住民學生數學時遇到了問題。
開了幾小時的車之后,我來到那所學校。我先花了一些時間和老師討論讓學生感到困惑的數學問題。那位老師花了幾小時的時間,以不明確的語氣說明她的困難:“他們就是不懂。”
“請舉個明確的例子好嗎?”我說。
“好的,”她答道,“我們的數學教學大綱寫著:學生應該有分類物件的能力。有一天,我帶來一些彩色積木,向學生示范如何依照形狀、大小或顏色進行積木分類。你是知道的,這是一般的訓練課程。”她嘆口氣說道。
“結果發生了什么事?”我問。
“哦,接著我要他們開始將積木分類,但他們就是不懂,他們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,整堂課一片混亂。我開始感到挫折,于是對學生開口大罵。”
“好,”我說,“讓我們去教室看看,試著用不同的方法教教看。”
當我們到教室時,上課鈴聲響了起來,孩子們陸續進入教室。他們個個長得活潑可愛,臉上帶著笑容和純樸的氣質。他們很想知道我是誰,為什么到他們班上。
做完自我介紹之后,我建議我們全部到教室外面去搜集一些東西,然后把搜集到的東西帶回教室。
我們全部離開教室,奔向燦爛的陽光。我手上提著一個水桶,要孩子們搜集會生長的東西。不久之后,孩子們帶回樹葉、草和花朵。
回到教室之后,我們圍成一個圓圈坐下,我把水桶里的東西全部倒在地板上。
“我們看看要怎么分類,”我一邊說,一邊把樹葉堆成一堆,把草堆成一堆,再把花朵堆成一堆。“看看這三堆東西,”我說,“你們想想看,為什么我要這樣分類呢?”
二十雙眼睛直愣愣地看著我,但沒有人發言。最后,約瑟夫慢慢地舉起手。“老師,沒有理由要做這樣的分類,因為它們都是會生長的東西,這樣分類一點道理都沒有!”
我開始感受到老師剛才對我說的挫折感。我看了她一眼,而她的表情似乎在對我說:“我說得沒錯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