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針對巴斯夫與金發科技的專利紛爭,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《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》(第48147號),裁定巴斯夫連續生產可生物解聚酯(PBAT)的發明專利有效,未經授權的企業將無法使用巴斯夫相關技術。彤程新材作為目前唯一獲得巴斯夫該專利技術授權的中國公司,在可降解材料生產技術上獲得了保護。
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PBAT在產產能大約不超過20萬噸,而全國塑料制品產量超過8000萬噸,假設有20%的市場被可降解塑料替代,那么市場規模具備百倍增長空間。已經有業內人士宣稱,可降解塑料即將迎來“黃金時代”。
據介紹,目前PBAT的價格每噸在2.6萬元左右,漲幅達30%。而PLA價格已從2019年底的2萬元每噸漲至目前的4萬元左右,漲幅約100%。雖然可降解原材料價格大漲,但企業的訂單量依然有增無減。
“PLA和PBAT技術壁壘高、產能少,是造成目前市場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。從產業來看,低酸值、高分子量的巴斯夫工藝方法最優。” 法國Jean Monnet大學博士后Stanley表示,“從近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巴斯夫和金發科技關于PBAT專利糾紛的結論可以看出,巴斯夫專利工藝在中國得到完整保護,保護期至2029年,這證明巴斯夫擁有的PBAT生產工藝和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和領先性。”
彤程新材作為完整掌握聚合、改性及終端應用核心技術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產龍頭企業,2020年5月28日,彤程新材與巴斯夫簽署一項聯合協議,授權彤程新材根據巴斯夫高質量標準生產和銷售經堆肥脂肪-芳香族共聚酯(PBAT)。據了解,彤程新材正在加緊建設PBAT新產能和開發生物降解塑料改性料用于更多高端領域,在建的10 萬噸/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項目(一期)預計將快速投產,年產量6萬噸PBAT可降解材料。同時積極布局建設可降解材料下游年產量10萬噸改性料的生產,其改性產品面向國內外高附加值生物可降解市場,如生物可堆肥地膜、紙張淋膜、食品復合包材等領域,從而實現通過上下游一體化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生物可降解解決方案。
事實上,2020年3月,彤程新材是繼中石化之后第二家加入終止塑料廢棄物聯盟組織(The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)的中國企業,積極應對塑料污染,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,持續探索循環經濟發展路徑。